#2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十,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你去年做的最好的決定是甚麼?以及去年做的最差的決定是甚麼?

相信很多人給出來的答案是:最佳決定帶來了好結果。最壞決定帶來了壞結果。

但卻因次陷入了結果論,犯了『後見之明偏誤』

偉大的決策並不表示有很好的結果

偉大的決策是一項良好過程的產物,那個過程必須包括我們曾努力地準確表達自己的知識狀態,而這種知識狀態就是『我不確定』的某種變化形式。我們為何要擁抱不確定性?為何擁抱不確定就能成為更好的決策者?原因很多:

  1. 不確定性:更準確呈現這世界的模樣
  2. 接受不確定性觀念時:比較不會掉入非黑即白的陷阱。

當我們跳脫只有正確或錯誤這種兩極對立的世界,便活在極端之間的連續區域中。想要做出更好的決策,不是著眼於對或錯,而是評估各種灰色地帶。

EX:
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寶座後。當時民眾譁然,指責民意調查是錯誤的,因民意調查在選前一週推斷川普的當選機率為30%~40%,低於希拉蕊的60%~70%。

2011出版暢銷書:快思慢想系統一:快速思考-反射、本能、直覺、衝動和自動化歷程。EX:看到車子會煞車系統二:慢速思考-集中注意力和耗費精神
下注的思維就是體現懷疑論,鼓勵人去檢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審視自己對本身信念與預測的信心程度。這樣做便能讓人更趨近於客觀真理。

『十、十、十』的決策方式

每項選擇在十分鐘後會帶來甚麼結果?十個月後呢?十年後又如何?
這組問題會觸發心智時光旅行,引起當責對話,較可以做出對於人生有幫助的決策。

情境規劃

『偵查未來』提高決策品質做法是釐清可能性,然後估算機率。首先,先想像一下各種可能發生的未來。這也稱為情境規劃(scenario palning)

偵查各種未來,不僅能夠提高決策品質,還有許多額外的好處。首先,情境規劃可以提醒人們:未來的本質是不確定性的。在決策時明確表達這點,就能更看清楚這個世界。其次,我們可以做好準備,知道如何因應初步決策後可能造成的各種結果。第三:預測的結果範圍之後,一旦特定的未來發生了,我們也不會感到遺憾,因為木已成舟,遺憾無濟於事。最後:描繪可能的未來與推估其發生率,就記住那些可能的未來,如此比較不會陷入『結果論』或『後見之明偏誤』,亦即輕描淡寫了略過了沒有發生的未來,或誤以為實際發生的未來是不可避免的。
向後預測:從正面的未來向後回顧想像成功的未來並從該處向後預測,這是一種有效的時光旅行練習,可以讓我們找出達成目標的必要步驟。

事情驗屍:從負面的未來向後回顧。

生命如同打撲克,是一場漫長的賽局。即使下了最好的賭注,仍可能一敗塗地。

建立同伴制: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

四種與人一起求真的方式:1. 表達不確定性。2. 從贊同之處引導:我們可以加以擴展,但別說不。3. 要求大家暫時同意(做出臨時協議)一起去求真。4. 放眼未來。

Ray的觀後心得

其實這整篇文章講了很多關於做決策的方法,但對於Ray個人而言,受益最大的還是關於『調整心態』這一部分,我是一個很容易因為瑣事而糾結的人,另外又非常的愛自我檢討,所以當生活過得稍微不順遂時,常常會把所有事情歸咎於自己錯誤的決定造成的,但看完這本書後,算是解開了過去人生歷程中的很多心結。

最近的例子,是去年從上市公司離職轉往公職的時候,當初我在做決定前其實也徵詢了許多學長或前輩的意見,以前對於未來薪水發展的考量,還有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考慮,最後才做了這個決定。

結果一進公職發覺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後,因為覺得工作挑戰性太低沒有成就感,導致我沮喪了非常久,一直在想當初幹嘛要離開原本所在的公司,並且開始惋惜原公司的優點,不錯的薪水待遇以及充滿挑戰性的工作內容…等,但回想當初做這個決定的當下,明明就也是縱觀許多考量才做的決定,顯然這個決策也不是品質非常低的決策(雖然看完這本書後覺得還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啦),但卻導致了對我個人覺得非常不好的結果。

看完這本書後,明白了在沒有事情是百分之百的,就像打撲克一樣,就算原本拿的是一手好牌,在最後也有可能會落敗,其實這道理我們都明白,但在面對不好結果的當下,卻常常忘了這件事情…
因此做決策的當下,除了要確保自已的決策品質能夠夠好,但也要知道事情沒有絕對,列出所有可能,面對較不喜歡的未來發生時,也要具備坦然面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