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透過「輸出」內化成自己的超能力!
讀完一本書,你覺得你真的吸收了嗎?
回想過去求學時期,應該都曾經有過一種經歷,就是明明我們都覺得題目上問的東西我們有看過,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寫不出答案來?關於閱讀這件事情也是一樣,讀完一本又一本的排行榜上暢銷書?我們到底吸收了多少?《讀懂一本書》的作者樊登告訴我們:
Contents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為樊登, 他是中國一名著名的說書家,他所創立的「樊登讀書」會員已邁向3300萬會員,並創造22億次的收聽。除此之外,全中國目前亦有200多家的樊登書店,與出版社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個良好的「互利共生」。
本書樊登除了分享有關閱讀的重要性和他是如何踏上說書之路之外,他公開了樊登讀書如何在每年共50萬本書出版下,選擇52本書(一週一本)來進行講讀;以及他解構書的方式是什麼?最後如何徹底內化並成為一個成功的說書人!
為什麼要講書?
沈浸式學習vs觀光式學習
首先,學習總共有分成兩種:「沈浸式學習」及「觀光式學習」。
假設我們到上海旅遊,跟著一個旅行團:
- 第一天:東方明珠
- 第二天:城隍廟
- 第三天:野生動物園
- 第四天:回家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整個旅程都結束過後,我們可能會完全不知道上海的風貌。與之相對的沈浸式學習,則可以假設我們在上海找一個朋友住了兩個月:
- 每天早上起來去看大媽們怎麼跳舞
- 跟著上海人吃早餐,看看每天早餐都吃了什麼?
- 看到路邊的上海人都怎麼吵架?
- 為什麼最近上海的垃圾分類搞得這麼火熱?
當我們沈浸在上海這座城市邊,田子坊、新天地…等各種地方都跑過,徹底暸解了上海人的生活,相信我們對於上海的感覺會和觀光客有天壤之別。
「講書」是一種沈浸式學習
因為講書的時候,如果發現沒有意義,我們會想辦法找出來;沒有脈絡,我們會想辦法找出來。我們會在書裡的字裡行間尋找脈絡和意義,想盡辦法書裡出來,再加上準備的過程中,我們的專注力會比平常的專注力來得高,這一連串的行為會極度且長久鍛煉邏輯思維。
這邊RayU跟作者的經歷很像,常常一本書看完其實就大概知道裡面在幹嘛而已。但在整理Blog的過程中,才真正釐清了書裡的架構,想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並且會不斷釐清自己的感受及看法,才真正把讀的書完全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講書是一種沈浸式學習
(攝影師:Henri Mathieu-Saint-Laurent,連結:Pexels)
了解到說書的重要性後,RayU整理整本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個部分:
- 輸入:我們要讀什麼書?選書有什麼注意事項?
- 解構:我們要如何解構我們所讀的書?
- 輸出:如何再透過再創作(說書、寫閱讀筆記)進而完全內化?
好的「輸入」:要選擇什麼書?
TIPS原則
- Tool(工具):「樊登讀書」講的大部分的書,基本上都能提煉出工具內容。
- Ideas(新的理念):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想法。
- Practicability(實用性):這本書能帶來生活上的改變。
- Scientificity(科學性):不是憑空捏造或簡單歸納出來的想法,它經歷了一定的科學驗證!
樊登選書的秘訣是什麼?
- 出版機構
- 作者背景
- 推薦人
- 好書中的推薦清單
- 書後的參考書目
- 這本書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 翻譯和圖書的印刷品質
其中RayU覺得「出版機構」、「推薦人」及「解決什麼問題」是我目前選書方式最有心得的地方。關於出版機構攤開自己所有的書本一看,幾本我想一讀再讀的書竟都是天下出版的(包含:《從0到1》、《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而由巴菲特推薦他50年合夥人的鉅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自然而然也不會差!而《拖延心理學》就是RayU想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並如進行改善?這就是當初我依據「解決什麼問題」進而選書的原因!
如何「解構」一本書?
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在閱讀時,要不斷問自己這本書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作者以《論語》為舉例,有些人認為這本書只是紀錄身為老師的孔子與其學生的對話而已,並沒有想要解決什麼問題,但其實整本《論語》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要怎麼安身立命?
有的是家庭關係,有的是朋友關係,有的是和君王的關係,有的是和自己內心的關係。
位處什麼背景?
- 相關的領域人做了哪些討論?
- 哪些機構做了哪些研究?
- 這些討論或研究的結論是什麼?
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讀者開闊眼界,讓人們理解一個理論的前瞻研究狀態是什麼?從而間接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解決的方案是什麼?
這是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
比如《思辨與立場》,講完了主題的重要性後,就開始講怎麼樣能夠獲得思辨性、批判性思維,進而指出我們需要有思維的公平性、思維的勇敢性等,最後給讀者列出很多解決方案。
這本書的總結?
書的最後一部分,一般來講會進行價值昇華,也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這本書講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最後能達成一個怎麼樣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後有什麼樣的感受?
讀完一本書,你的感受是什麼?
攝影師:Budgeron Bach,連結:Pexels
好的「輸出」:如何說書?
兩大原則
.以書為據不離題
我們必須尊重我們所講的書,已書為核心內容並且遵循其架構。樊登在講書的過程中,除了在開頭或結尾加入一些技巧性串語外,剩下的核心內容一定是依據書的脈絡而來。
.說書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摘要
不是書要以書為據嗎?很多讀者聽起來覺得矛盾。但前面所說尊重書的內容,是指準確地理解這本書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能加一些生活案例或聯想內容。
已我們在學校求學時期為道理,明明同一個科目且都用同一個課本,但不同老師在學生面前卻會有不同評價,這就是老師再創作的功力好或不好,好的再創作能夠不改變科學的真理但卻能讓讀者非常容易聽懂。
再創作的架構
.構築坡道
這個坡道,就是我們講書的開頭,建立這個坡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聽眾一開始就重視這本書,讓聽眾覺得這本書有意義。可以是自己的故事,或者是書中最動人的段落。這就像我們作文中的起承轉合的「起」,這個「起」起的好會引人入勝,也不用想著精華要留到最後,因為聽眾的耐性絕對沒有我們想像中來得多。
樊登在講《增長黑客》的時候,開宗明義就講出本書的意義:這本書是如何低成本實現爆炸性成長。接著就開始分享書中令人記憶點深刻的AirBnb的故事。
Airbnb的創業者在初期發現,網站的瀏覽人數很多,但是訂房的人卻很少。他們發現大量的人在打開頁面後,一開到房間就退出了。原來這是因為房間主人只是用手機隨便拍了照片,而這些照片不能真實展現房間的舒適度和空間情況,而實際上的房間的真實體驗都遠遠優於網站上照片給人的感受。
因此AirBnb僱了一支專業團隊,親自上門把紐約範圍內的所有客房進行了高水準的拍攝包裝,經過專業拍攝宣傳的房間,截至當月月底統計的預訂量足足比上月翻了兩三倍!
講完這個精彩的故事再進而引導出《增長黑客》的核心工具!可以讓聽眾很有感受並願意繼續認真聆聽!
.選取重要章節,陳述整體架構
把坡道講完後,接著開始要論述背景,接下來進入正文,最後就是一個能夠前後呼應的完美結尾!
正文,基本上就是我們覺得這本書的架構是什麼?簡單點的就是照書本的章節做劃分,而稍微困難一點的就是根據自己讀完之後所理解的重新解構。除此之外我們對待正文,必須每一個部分都要有充分的論證!書中所說的實驗資料、案例、故事都是其中的一種!這些論證能協助我們闡述書中的重點,讓讀者覺得更清晰易懂,除此之外也可以作為作證,證明書中所提的知識或概念都並非空穴來風。
而確認我們再創作所需要的元素之後,樊登分享他每次說書都會使用的技巧:「心智圖」。
.心智圖
- A4只橫放在中間
- 主體寫在中間
- 用線連接
- 純文字心智圖
- 通常寫7到10個分支
這邊RayU就分享一下我讀完本書的心智圖:
RayU我整理的心智圖,就是透過自己重新解構後所編排的,因為我自己是希望透過重新編排後,能夠將我每篇的Blog文章的重點節錄,濃縮成五個重點,很多支微末節的細節可能過了幾個月後會忘記,但自己整理出來的5個大重點卻可以銘記於心,所以各位讀者應該可以發現近期的文章大致上在書中的重點節錄部分,都是維持這樣的架構!
但當然心智圖沒有對錯,每個人理解一件事情的看法本來就有所不同,在解構一本書的重點上還是要維持書中的原意,但自己想做的架構編排當然會隨著每個人理解事情的角度而因人而異!
展望未來:自由閱讀,除輸入外持續輸出!
書中還有講到一個主體,那就是兩種不同閱讀的差別,一個是「帶著目的的閱讀」另一個則是「自由閱讀」。
像小朱小李的第一胎敏潤還沒出生的時候,因為沒有帶小孩的經驗,因此看了很多閱讀有關幼兒教育的書籍,這就是「帶著目的閱讀」;而沒有目的性的「自由閱讀」,則像跳到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會慢慢的討索這黑暗世界,當我們發現一些光的時候,它開始亮起來,又跳到更大的領域時,又更亮了一點,最後這些光集中在一起,整個大腦變成解放區,這種感覺會非常讓人愉快。
回想RayU兩年前初步接觸閱讀,其實就是很目標取向!當時除了剛開始工作,想學習投資理財而買了些理財書籍來進修外,也是當時在生活上發生了許多不如意的地方,因而陷入一段長期的低潮,因此RayU除了求助醫學的幫助之外,也隨意買了些有關心靈和解的書來看看,當時透過書中的內容進而了解到很多事情是根本的生理原因,進而不會太苛刻自己!另外透過以第三者的角度看自己,也能更客觀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接納自己面對這些事情會有的情緒。「帶著目的性的閱讀」帶領我走入了閱讀的世界。
延伸閱讀:《高敏感是種天賦》、每天過著日復一日無意識的生活?藉由『反思』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隨著看的書越來越多現階段,漸漸的可以在不同書本之中找到相似之處,或者是有關聯的地方,就像投資理財除了股票要會買之外,要是不懂得自己的習慣,可能也沒多少錢能夠讓我們進行投資。除此之外,我們身為人面對金錢所擁有的慣性,根源如何?我們如何透過心理學的角度了解到我們面對金錢認知上天上就可能擁有的缺陷,藉由暸解自己認知上的弱點,逐步改正,近一步也能改善我們的心態!
因此所有科學與知識真的是息息相關,如果只維持著功利性的閱讀,或許可以讓我們迅速得到我們想要的解答,但對於整個人思維發展並無助益,只會越讀越狹隘!期許自己保持著「自由閱讀」的心,接納各種不同範疇的知識,並且透過持續記錄自己的閱讀筆記,將所閱讀的書內化後在轉為文章,徹底吸收所學!不斷的往成為一個更好的「多向度的人」的人邁進!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圖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秘密完整公開》
Pingback: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心得-我們該如何培養多元思維模型? 經濟頭腦 ‧ RayU的成長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