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有什麼是你與其他人看法不同,但是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 我們的教育制度崩壞,急需修改
- 美國卓越超群
- 這個世界沒有神
而各位朋友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Contents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彼得.提爾(Peter Thiel),是一名美國創業家、創投資本家、避險基金經理人。1998年創辦PayPal並擔任執行長,2002年帶領PayPal上市,把電子商務帶向安全快速的新紀元。其後彼得.提爾(Peter Thiel)還曾擔任過臉書(Facebook)董事,並在其後也曾提供基金給LinkedIn、Yelp等新創公司早期基金。
他現在則是矽谷創投公司創辦人基金(Founders Fund)合夥人,投資包括太空運輸公司SpaceX和網路訂房網站Airbnb。另外並成立提爾基金會(Thiel Fellowship)推動科技進步和對未來的長遠思考。
《從0到1》這本書源自於作者2012年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開設的創業課程。其主要目的為協助學生超越學術專長的預設道路,開創更廣闊的未來。他課堂中的學生布雷克.馬斯特(Blake Masters)詳盡的上課內容筆記,在校內外網為流傳,因此作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與布雷克.馬斯特(Blake Masters)合作,改寫筆記完成了這本書《從0到1》,獻給更廣大的讀者,希望創新的未來不會只發生在史丹佛、大學校園或是矽谷。
本書重點節錄
還記得一開始的問題嗎?「有什麼是你與其他人看法不同,但是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在這邊作者給的回答是:
大部分的人認為全球化將定義未來世界,但事實是科技發展的影響比全球化更大!
而『全球化』及『科技發展』作者在下面做了更完整的定義:
「從0到1」及「1到n」
進步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複製成功的方法,也就是從「1到n」;第二種是垂直或密集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開發新的事物,也就是從「0到1」:
全球化:水平式進步
「全球化」(Globalization)就是把某個地方的事物大量複製到每個地方。
中國就是全球化的典型範例,在其20年計畫中,中國的目標要成為今日的美國,中國的方式是:「複製所有已開國家成功的事物,直接搬到中國。」包括19世紀的鐵路、20世紀的空調、甚至是整個城市規劃,全盤照抄。
科技:垂直式的進步
科技是垂直化進步的代表,但科技不只侷限於電腦,正確來說,任何新的、更好的做事方式都是科技。矽谷幾十年來的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科技之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兩種進步模式帶給世界的影響
這兩種不同的進步模式,可能同時發生,也有可能只發生一種進步,或是全部都沒有進展。從1815年到1914年間,科技發展和全球化均快速推進;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71年季辛吉訪問中國重啟中美關係期間,科技快速發展,但全球化的進展不多;1971年之後,我們看到全球化加速,但是科技進步有限,多半只有資訊科技的進步。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想像數年後全球會更融合、更相似,例如目前世界目前被區分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像在說已開發國家已經有所成就,而開發中國家只要隨後跟上就好。但如只止於目前的的成就,而沒有科技進步的話,後果會不堪設想!
如果沒有科技進步,當中國未來20年的能源產出增加1倍的時候,污染就也會加倍;如果印度上億家庭都仿效美國的生活模式,只使用今天的技術,也會造成重大的環境災難。在世界各地複製就方法來創來財富勢必會導致經濟崩壞,而不會創造富裕。世界資源匱乏,沒有新科技為奧援的全球化不可能是永續發展的方式。
但新科技不會自己發生,除了想像新科技外,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把想像的科技創造出來,而創新科技常常來自新的冒險事業,新的的探索嘗試,也就是新創企業!而新創事業必須要做的就是質疑自己的構想,從0開始重新思考,想盡一切辦法從0到1。
偉大的企業都有「秘密」?
今日最耳熟能詳的大道理過去都曾更不為人知。例如三角形邊長的關係幾千年來都沒人知道,畢達哥拉斯必須絞盡腦汁才發現。但這在現今至是一個普通的真相,這些知識很重要,像是一定要學的基本數學,不會的話可能在生活上都有困難(畢竟連數學都不會,可能付錢找錢都會有問題?),但這些基本知識無法帶來我們優勢,因為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再問一次開頭的問題,只是我們把它換成商務版:
「有什麼是你與其他人看法不同,但是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什麼有價值的公司還沒人創立?」
每個正確答案都一定是個秘密,如果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秘密,代表還有許多能改變世界的公司還沒成立,這章就是要協助我們思考這些秘密並把他們發掘出來!
秘密不會消失不見!
社會上有一派人士認為,這世界上大致只剩三個種目標:
- 最少努力能達成的目標
- 大費周章能達成的目標
- 費盡力氣都無法達成的目標
而秘密就是屬於「大費周章能達成的目標」,最少努力的就是基本常識,就算不會Google也能告訴我們;而不靠任何機器只靠自己想要飛天,人天生就沒翅膀,這就是屬於第三類,我們費盡力氣也無法完成的目標。
很多人覺得這世界已經沒什麼秘密,但實際上秘密不會消失不見。在經濟學界,不相信秘密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效率市場深具信心。但是金融泡沫的存在顯示市場可能極端沒有效率。1999年沒有人願意相信網路業的價值被不理性的高估,發生後來的網路泡沫;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是起因市場大多數人不相信房價有不合理的現象!
而當公司不相信秘密,也會發生很恐怖的結果!惠普的衰敗就是一個例子,因為在1999年董事會主戲派翠西亞.鄧恩的派別勝過了另一派創新派,他認為科技訂定計畫超過董事會的能力。因此董事會只專注在扮演守衛的角色,只關注會計部門是否行事合宜?大家是否循規蹈矩,而並未發明新產品。惠普的市值在2000年中的1350億美元,到了2005年已經劇減至700億美元,而2012年末只剩下230億美元,考量通貨膨脹後,也沒有比1990年高出多少。
相信祕密才能找到隱藏的機會
還有更多秘密等待發掘,但只有相信且努力不懈的人才找得到!
治療癌症、失憶,所有因老化和新陳代謝變慢所引發的疾病;我們可以找到生產能源的新方法,讓地球不必再為化石燃料起紛爭;我們能發明更快的移動方法,到新的邊境定居。但除非我們非常想知這些秘密,逼自己去尋找,否則永遠無法一窺究竟。
商場上也一樣。偉大的公司可以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想想矽谷的新創事業如何利用我們身邊忽略的閒置產能。在網路訂房網站Airbnb出現以前,旅客除了付高價入主旅館外,沒有其他的選擇,屋主也無法輕鬆有效的把沒有利用的看間出租;Uber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透過僅僅把想去某個地方的乘客及願意載客的司機連結起來,就能建立一個價值數10億美元的事業。
創業家選擇人少的路去走
沒有人注意的地方就是秘密的所在
這是每個厲害的創業家都知道的事情,因此每個偉大的企業都建構在不為外界所知的秘密上,一間偉大的公司就是一個合力改變世界的計畫,你分享祕密時,聽眾會成為你的同志。
心路徑和秘密入口可能就等在不遠處, 今天路過的時候雖然沒看到, 明天可能朝同樣的方向去, 選那條通往皎月或朝陽的秘密小徑走去。 路不必然要無窮無盡,選那條隱密小徑吧。
競爭和獨佔,獨佔對企業的重要性
美國航空業每年服務數百萬名乘客,創造出數千億美元的產值,但在2012年單程機票的平均價格降至178美元的時候,航空公司只能在每位乘客身上賺到37美分;Google創造的產值雖然比較小,卻能留住較多的利潤。
Google在2012年的營收是500億美元,遠低於航空業者的1600億美元,但Google卻能留下21%的利潤,這超過航空業毛利率的100倍,且目前Google的市值已經比美國航空公司總市值3倍還高。
經濟學家以兩種簡化模式來形容這個差異:完全競爭和獨佔事業。
- 完全競爭
生產者供給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平衡狀態。在一個競爭市場每家公司都一樣,銷售同樣的產品。由於沒有一家公司有市場影響力,它們都必須以市場決定的價格出售產品。 - 獨佔事業
完全競爭的相反就是獨佔。一家和別人競爭的公司必須以市場價格出售產品,但獨佔企業擁有市場,可以自行訂價。因為沒有競爭,這家公司可以在利潤最大化決定產量和產品價格。
競爭的迷思
在競爭的市場,只要有利可圖,新公司就會加入市場,增加供給並壓低售價,最初吸引他們家們加入的利潤因此減少。如果太多公司進入市場,就會產生虧損,一些公司會倒閉,而價格則會回升到公司可以存活的水準。在完全競爭下,長期來看沒有公司可以得到經濟利潤。
除此之外,競爭的生態環境也可能逼得大家變得殘酷無情,最後而走上絕路。法國主廚、米其林三顆星得主柏納德‧盧瓦索(Bernard Loiseau)曾經說過:「如果丟掉一顆星,我會自殺。」雖然米其林維持他的餐廳評等不變,但他最後還是自殺了,因為另一個法國餐飲指南把他的餐廳降級。
還有一點,在完全競爭下,企業會專注在今天的利潤,因為無法規劃長遠的未來。只有一件事可以讓企業超越求生的日常殘酷廝殺,就是取得獨佔利潤。
獨佔的優勢
取得長達數年甚或數十年的獨佔利潤後,因其利潤龐大能讓獨佔擬訂長程計畫,像進行創造更美好未來的研發目標,或者是增加豐富的新產業,提供顧客更多選擇,創意的獨佔者不僅對社會有利,還會帶領世界不斷進步!
獨佔事業通常會有以下幾個特點:專利技術、網路外部幸、規模經濟以及品牌。
- 專利技術
重點的專利技術要比最接近的替代品好10倍以上才能取得獨佔優勢,如果不到10倍以上可能會被視為微幅改善,這樣的產品很難賣出去,特別是在已經擁擠的市場。最簡單的方式是發明全新的產品。例如:安全不用睡覺的藥、治療禿頭的方法…等。 - 網路外部性
像如我們的朋友都在用臉書,我們加入臉書就很合理,選擇不同的社群就會很怪。 - 經濟規模
隨著規模擴大,獨佔事業就會越來越強壯 ,因為製造產品的固定成本可以由更多銷售的產品分攤。 - 品牌
一家公司當然能獨佔自己的品牌,所以營造強而有力的品牌是宣稱獨佔的有效方法。今天最厲害的科技品牌是蘋果,有吸引力的外表、IPhone和MacBook等產品精挑細選的材質、嚴密的控管消費者體驗…等,都幫助市場認知到蘋果提供好到足以自成一類的產品。
優秀的團隊需要正視的七大問題
關於一個企業要從0到1,除了要掌握「秘密」及「獨佔」之外,總共七個只要是企業都需要思考並研究的問題…
- 工程問題:你創造的是一個突破的科技,還是一種微幅改善的方法?(CH1、CH3)
- 時機問題:現在是開始這個事業的正確時機嗎?(CH6)
- 獨佔問題:你一開始就先在小型市場搶得高市佔率嗎?(CH3、CH4、CH5)
- 人員問題:你有合適的團隊嗎?(CH9、CH10)
- 銷售問題:你除了有開發產品的能力,還有銷售計畫嗎?(CH11)
- 持久問題:你的市場定位可以堅持10年、20年嗎?(CH3、CH4、CH5)
- 秘密問題:你是否已經找到別人沒看見的獨特商機?(CH8)
本書作者以特斯拉舉例,說明特斯拉如何面面俱到思考這七個問題,因此脫穎而出,以下節錄「工程」、「時機」及「銷售」的部分:
- 工程
特斯拉的技術好到其他汽車都需要它。賓士用特斯拉的動力傳動系統;豐田用特斯拉引擎;通用汽車甚至成立任務小組來探求特斯拉的未來動向。 - 時機
2009年時,「綠色工作」是政策的優先項目,聯邦基金也指定要專案撥款,國會甚至要通過探排放的總量管制與碳交易的立法。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正確判斷這是稍縱即逝的機會,並成功在2010年1月,取得美國能源部4億6500萬美元的貸款,一年半後因Solyndra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爆出問題,補助款問題被政治化,近5億美元的高額貸款不論在2000年中期或是今日,都是難以想像的事。 - 銷售
其他汽車公司大部分受制於汽車經銷商,就像福特和現代汽車都仰賴別人賣車。特斯拉則是在自家門市銷售和維修自己的車。這個方法讓特斯拉的前期成本遠高於其他傳統的銷售模式,但卻可以掌握顧客的體驗,強化品牌形象,長期幫公司省下很多錢。
冪次法則
個體的規模和其名次之間存在著冪次方的反比關係,如下列數學式:
作者提到他們的創辦人基金(Founders Fund)表現,就是冪次法則的很好的證明!在他們2005年的投資組合裡,表現最好的是臉書,獲得的收益比其他投資加總起來很多。表現第二好的Palantir,其獲得的收益還是比總收益扣除臉書的收益還高。
我們常聽到80/20法則其實也就是冪次法則,前20%的人或事貢獻了整體的80%。因此,我們必須時時思考自己的行動到底落在80/20曲線的哪一段,因為代價實在是差太大了!
展望未來:擁抱思想的開放性,掌握「冪式法則」成為從0到1的一份子。
《從0到1》在新創圈是一本熱門討論書籍,抱持著相信秘密的觀念,追求從0到1這種垂直式進步是最大關鍵外,本書還分享了許多經營者應具備的觀念,像是銷售應把握的原則、合適團隊的重要性以及關鍵時機的必要性…等。絕對是非常適合想創業的人一讀再讀的書。
《從0到1》是每個想要創業與正在創業的人,都必須優先閱讀的一本書
全球首款瀏覽器發明者、網景(Netscape)創辦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但RayU相信很多讀者們可能沒有想要創業!可能是不相信自己,或許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或許覺得自己不善於創業或經營,也或許有家庭各種不可抗力的因素,也對於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覺得遙不可及…
但不論我們有沒有要創業與否?培養從0到1的思維去看世界,並且相信秘密的存在,絕對還是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這是為什麼?
想一下自己每天的工作,很多讀者可能日復一日都重複相同的工作?但我們有沒思考過,有沒有可能一個思考或轉念,便能從0到1,舉一個比較極端的假設,如果在Uber出來前,我們每天在搭計程車上下班的時候,就有意識的自己揮手叫車但可能都客滿搭不上車的不方便,想到如果能透過App就能直接與閒置的司機搭上線,會不會發明Uber的就是我們?
除此之外,RayU覺得書中有個地方也講得很好:
「懂得冪次法則的人遇到創業時,會比別人多一個遲疑:他們知道加入正快速成長的一流公司也能獲得重大的成功。」
所以加入從0到1的新創公司,或者是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其實也是推進這世界前往垂直性進步的一種!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建立從0到1的思維,到底哪一個是我們即將觸碰到的未來?是電動車?人造肉?還是人工智慧?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握關鍵時刻,加入從0到1公司的一員?或成為能引領未來的公司股東,未來一起享受爆炸性的成長?
還是我們要年復一年無意識地活著?或者跟著一窩蜂炒短線創業?像去年疫情爆發一卡車人投入口罩生產?卻忘記市場最終還是會回歸供需法則,導致落入賣一個口罩虧一筆錢的下場?
期許讀者們與RayU能一起培養從0到1的思維,不間斷的自我成長!
《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Pingback: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透過「輸出」內化成自己的超能力! - 經濟頭腦 ‧ RayU的成長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