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為甚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
大學時期面對期中期末考的時候,如果讀者跟Ray一樣,是嚴重拖延患者的話,一定經歷過以下幾個階段:
- 階段一:「這次我會儘早開始!」
上學期期末考的時候,兩週都沒辦法好好睡覺都在衝期末考,因為是臨時硬讀進去的,所以考的成績也不盡理想,大部分的內容也考完就忘,我這次一定要儘早開始! - 階段二:「我得盡快開始。」
這學期過了一個月了,期中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但我依然什麼書都還沒唸!感覺到有點焦慮,但要打開書本還是提不起勁,明明所剩時間還算充裕,但就還是不會想面對現實… - 階段三:「要是不開始,會怎樣?」
時間不斷流逝,書還是完全沒有動,開始有了乾脆放棄某幾科的念頭,另外自責感不斷地加重,『我該早點開始的』『我做了很多事情,除了工數完全沒有動』『玩線上遊戲逃避今晚預定的讀書進度,但在遊戲過程中卻也無法好好享受』…等各式各樣的念頭不段產生。 - 階段四:「還有時間。」
還有一週能夠準備期中考,內心深處知道明明這一週至少能把考古題做完,但卻還是不想動。 - 階段五:「我有問題。」
只剩兩天了,開始不斷地檢討自己,有些人已經在討論覺得教授會出什麼考題,原本一起玩線上遊戲逃避的朋友,卻已經寫完了一輪考古題,發覺只剩自己依然原地踏步。 - 階段六:「最後選擇:到底要不要做?」
到了考前一晚,此時已經近乎無藥可救,放棄唸書的念頭已經定案之外,甚至在想是不是連期中考都不要去考了?
如果讀者也覺得心有戚戚焉,就跟著Ray一起讀讀這本《拖延心理學》…
Contents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前半段中,作者探討了拖延的種種根源,讓我們能夠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了解自己;
後半段中則對症下藥,整理出了協助我們採取行動的建議。
藉由從自我了解後並學著自我接納,了解的自己的優缺點後並進而透過各種作者們研究出適當的方法,讓每位讀者從而減少拖延的習慣。
本書重點節錄
(一)認識拖延
拖延的原因
- 害怕失敗
很多拖延者擔心他人的評斷或內心的自我批判,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害怕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不夠好,藉由拖延,來逃避可能失敗的結果。 - 害怕成功
- 反抗權威
有些人對於掌控權特別敏感,他們可能會反抗每條規則或要求,有些人利用拖延的方式來獲得掌控權。 - 害怕分離
- 害怕親近
(二)克服拖延
運用心法的技巧
- 一次嘗試一種新技巧
聚焦一件事情,不會因為過多技巧因為做不到就放棄。 - 慢慢來
事情無法一步登天,拖延無法一次改正。 - 注意內心的抵抗
- 使用筆記或日誌
- 自由書寫
- 考慮心理治療
盤點拖延情況
內心的掙扎
回想自己曾經發生過的三個拖延時刻,可能是兩三年前,或是兩小時前,並問自己以下問題:
- 發生了甚麼事情?
- 甚麼原因導致了你拖延?
- 你的感受如何?
- 最後結果如何?
- 有造成他人的不便嗎?
- 這些經歷有甚麼共通點?
外在與內在的後果
拖延的後果分為外在和內在,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車子煤油、女子因長期遲到而遭解雇
拖延的風格與藉口
以下是常拖延的事情
- 讀取電子郵件
- 上社群軟體
- 突然想把桌子清理乾淨
- 上健身房
- 帶電腦去咖啡館,結果都是和別人聊天
- 酗酒或吸毒
- 寫發洩性慾、上色情網站
- 完寵物
多數人在拖延的時候,他們會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對他說:你知道現在不該做這件事…
設定與達成目標
行為目標
以行為來定義目標是最有效的方法,把焦點放在達成目標時你在做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看清鎖定的方向,而行為目標具有以下的特徵:
- 看得見
- 明確具體
- 細分目標
- 最小目標
例:『我想停止拖延』相信是很多人看這本書所追求的,這聽起來似乎是個立意良善的目標,但這卻不很好的為目標,因為不夠具體(要停止拖延什麼事情?),無法看到自己停止拖延(要怎麼看?!),也很難細分成幾個步驟(如何開始停止拖延?),以行為來定義目標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本書也具體的提供了一周實驗,讓讀者們能夠嘗試著如何跟著書中一起,認識自己,擺脫拖延…
一周實驗
選定目標
在下週有哪三個想完成的事情,從中挑選一個。當成一週實驗的行為目標,只要一個就好,因為在拖延症尚未改善時,過多的目標會讓我們分心,且容易因為難於達成而又放棄!
- 只選一個目標
在下週有哪三個想完成的事情,從中挑選一個。當成一週實驗的行為目標,只要一個就好,因為在拖延症尚未改善時,過多的目標會讓我們分心,且容易因為難於達成而又放棄! - 列出步驟
把行為目標拆成好幾個小步驟,從第一步開始往前邁進,或是從最後一步開始倒推。 - 你的第一步
確認好每個小步驟後,找出第一步是甚麼?這個第一步是一個起頭,應該要是一件很簡單的小事情。
例如:整理房間第一步:丟完房間全部不要的垃圾。→這個第一步就有點太困難,平常沒有整理的習慣的話,整個房間一定堆了非常多不重要的垃圾,如果把它修正成,清理好書櫃不要的垃圾,範圍明顯小了許多,要完成也容易許多,這樣的話就也不會因為過於困難而第一步無法完成。 - 徵詢意見
或許我們自己定的一周行為目標感覺很明確,但是詢問別人的意見,更能發現自己設定目標的盲點。
例如:我要每天健身兩小時→第一個小時重量還做得上去,但到第二個小時通常力氣就已經會用光,一次一個小時較為恰當,除此之外如果從原本沒在健身,突然變成每天都要健身的話,壓力也會很大目標也會過於遙遠,可以從每周星期下班開始。
啟動
- 想像進步
想像跨出的第一步,以及接下來的每個步驟,並且朝目標邁進,而腦中如果突然冒出悲觀的念頭或遇見障礙,可以想像你找到因應的對策,並且突破障礙,這可以讓我們的行動預作準備,並且更容易跨過思想和行動之間的門檻。 - 提高成功率
有詳細的目標,第一步有容易上手,但從何處開始也很重要,安排的環境 - 堅守時間期限
另一種幫忙你順利啟動的方式,是為了達成行為目標設定工作時限,並堅持做到。只要超過那個時限就算成功。
例如:如果設定去健身房每次2小時,第一次達成目標後就會覺得自己每次應該都可以運動到相同的時間,如果接下來沒有健身到2小時就容易有挫敗的感覺,甚或是今天發覺時間不夠用,就會覺得去一趟健身房要花2小時其所花的時間太多,因而容易選擇逃避,因此在拒絕拖延初期所訂之期限不宜過久。 - 不要等到想做時才開始
如果要等到想做的時候才開始,那就是永遠不會開始。
啟動
(1) 想像進步
(2)提高成功率
(3)堅守時間期限
(4)不要等到想做時才開始
堅持到底
- 小心藉口
由於先前我們已經討論過眾多的藉口,因此當我們在執行一周小實驗時,藉口的出現我們應會有更好的體察能力能夠發現,並且在覺察的過程中,將藉口做轉變。例如:『我留著以後再做』轉變為『我現在做15分鐘就好』,並在往目標的過程中提供獎勵獎勵自己, - 一次只專注一個步驟
- 克服障礙
- 有了進度以後就獎勵自己
- 彈性目標
- 無須完美
回顧
- 評估進度
- 注意感受
完成一周的實驗後,因衣飾無 - 檢討選擇點
回想一想自己在想拖延,或猶豫不決的時候,自己是怎麼跟自己對話,最後選擇努力完成目標,還是選擇放棄。 - 你學到了甚麼?
讀後心得分享
《拖延心理學》作為一本暢銷35的經典書籍,果然有其價值所在,前半段藉著各種舉例,了解自己屬於哪種拖延類型之外,也進一步引導讀者回想,自己是如何慢慢成為拖延症的人類,並且提醒各種因拖延可能導致的『內在煎熬』及『外在後果』,讓讀者能夠更正式的去面對自己的拖延問題。
後半段則一步一步帶領著讀者們『克服拖延』,從心態的建立,到建立適當的行為目標,並且透過『未計畫』的概念,認知自己每天花了多時間去往目標邁進,以及花了多少時間虛度光陰…。
Ray每次在看這類生產力相關的書,最大的感觸都是,我們每個人總是會設定太遙不可及的目標,幻想著成功卻永遠止於幻想,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代辦事項只會變成一個個未完成目標,而不論《原子習慣》、《為甚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等書籍,作者建議都是千篇一律,建議我們將目標拆成一個個小任務,這好好活在每個當下享受每個完成小任務的時刻,一步步地往屬於自己的目標邁進,相信如此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與其要求完美而一事無成,不如一步一步成長茁壯。